运河文化衡水景县华家口有个糯米做的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成为申遗点之一。大运河在景县境内全长共73.2公里,如今这个申遗点,已经成了发展运河文化旅游“兵家必争之地”。

景县华家口糯米堤坝全景

浅浅的河水,满目的绿色,映衬着土黄色古老的坝体,沧桑而壮丽。今年已经75岁的李凤林,带着一群年轻人,站在景县华家口糯米大坝上,一唱一和的表演者“船工号子”。

75岁的船工号子艺人李凤林

船工号子高亢有力、富于变化,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内容因“领号人”的文化素养而变,可以演唱沿途风光、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村民李凤林说,祖辈流传下来的船工号子,记录下鲜活的运河文化。

李凤林:二十个人拉船,叫号的不拉,只管叫号,他拿两个人的钱,就是说拉船的一块,他的两块,这是有原因的,你这个喊号的要是不行,那个船是一个挨一个的,人家后头就追上你了。

华家口糯米大坝

大运河许多地方都是利用自然河道疏凿而成,设计许多弯道是人为解决水位落差的问题,可水流在弯道转弯处冲击过大又很容易造成弯道处决口。晚清时期,华家口这一河段经常决堤崩口,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年,是清王朝的最后一年,当时的景县知县王为仁,主持修建了这一段大坝。景县文物保护所副所长周琦说,这段坝体最底部是原土层打木桩,然后毛石打垫层,垫层之上“三七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

周琦:有黄土、白灰,浇的糯米汤,和长城的做法一样,比水泥强,水泥二百年,这个一千年、两千年也没事。

全国重点保护单文标志

大坝修好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大运河华家口再也没有决堤受灾的记录。在清王朝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最后时刻,一个地方官主持这样浩大的工程,实属不易。“为民保障无穷利,居者宁思作者艰”,虽然一百年过去了,但当地的许多人依旧记得当年县令王为仁的名字,记录着他当年的德政。

景县华家口大坝雕塑

随着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华家口夯土险工作为入选的申遗文化点,如今更是备受瞩目。景县华家口村支部书记闫红军说,目前想在大运河周围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商业机构不少,很多人看重的就是“糯米坝”这块金字招牌。

记者在糯米堤坝采访华家口村支部书记闫红军

闫红军:村里建百栋木质屋,搞旅游,给村民股份制分红。

记者:他为什么看上咱们这了?

闫红军:我们华家口就是大运河的,相当于长城的八达岭、老龙头。

记者:河北台冯慧杰、王美中、牛作交,衡水台马顺;

来源:河北综合广播(ID:fmnewsradio)

赞赏

长按







































丹芪偏瘫胶囊零售价格得多少元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cz/12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