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农业托管促增收特色种植助脱贫人

白癜风缺铜吃什么 http://m.39.net/pf/a_7007768.html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有效巩固脱贫成果、保障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根本动力。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对于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显著效果。

农业托管促增收——中化农业

“农业托管是现在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将土地统一起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既有利于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对于解放农民生产力、推进城镇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华康说到。

石华康所提到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是目前衡水市积极探索推广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年10月,武邑县与中化农业合作建立了MAP中化现代农业武邑技术服务中心。“我们中化农业通过现有的技术优势,可以帮助农民开展测土配肥、定制植保、职业农民培训等服务,农户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到负责的技术人员询问。像陈列室里这些种子、化肥样本,都是通过我们精心筛选出来,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土质,为大家提供不一样的种植方案。”中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解释说。

年6月,武邑县被中央农业办公室及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确定为“全国生产和改革试点县”。在此机遇下,武邑全县个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此次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引导农户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与中化农业签订服务合同,创新推广农业生产全程托管的“两自五统”合作模式,也就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自主按技术要求播种、自主依生产需求灌溉,中化农业统一提供种子、农资、管理、收割、粮食收购五项服务。

中化现代农业武邑技术服务中心

“目前,武邑县有3万多亩地实行了托管服务,过去农民种地要看天意,现在借助中化农业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土地管理、农作物种植监测、气象预报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进行田间管理,精准施肥用药。农民不受土地约束,到外地打工挣钱和种地收入两不误,又是专业人员来管地,亩产比自己种还高,以小麦为例,亩产从之前的多公斤提高到多公斤,大家现在积极性都很高。”石华康介绍说,武邑下一步将进一步围绕农业托管展开更多提升活动,确保此模式高效展开,为农民带来更高收益。

特色种植助脱贫——武罗合作社

张存在(中)讲解葡萄种植技术

“像这样的大棚,总共有多个,这一片都是种韭菜的,有多亩。因为不用药纯绿色种植,我们这里还被省农业厅定为韭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在武邑县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技术员张存在领着大家伙儿进入了韭菜大棚,绿油油的韭菜长势喜人,清香在四周弥漫,吸引着来人的注意。

成立于年的武罗合作社,是河北省合作社示范社,到目前为止已流转土地多亩,主要从事果树、蔬菜等农产品种植,“武罗缘韭菜”是这里的招牌之一。通过采用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方法、合理安排茬口,“武罗缘韭菜”实现了周年供应;通过覆膜高温闷蛆,粘虫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韭蛆,“武罗缘韭菜”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除了韭菜,“武邑红梨”作为全国稀有梨品种,也是合作社特色种植品牌。“红梨品种稀有,红紫色的外皮卖相好,口感又好,又甜水分又多,吃过的人保证对它评价高。”“武邑红梨”作为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河北省地理标志产品,为武邑县农户带来超高的利益收入。据统计,合作社带动全县发展红梨4.2万亩,周边县市发展红梨1.5万亩。

武邑红梨

武罗合作社由附近桃花、后焦洼、刘村、薛庄、西孟桥头等9个村的户农民组成,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技术方案,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年销售收入达1.3亿元,实现利润万元。合作社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培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人,吸纳附近11个村名劳动力就业,实现就业农民人均增收元,带动全县户,人脱贫。

张存在提到,合作社在现有基础上,利用果树、蔬菜品种多、栽植模式新,现代化管理程度高的优势,加强管理,目前正致力于把园区打造成集生产,储存、加工,科普、示范、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未来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为落脚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园区建设成国家级现代精品园区。

农旅结合促发展——贾寺院村

贾寺院村法治主题公园

蔬菜种植不仅是武罗合作社的致富之道,也是开启审坡镇贾寺院村脱贫致富路的“金钥匙”。作为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贾寺院村92户人家中就有56户贫苦户,年贾三虎回到贾寺院村,担起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开始带领村民致富。从最开始种西瓜的8个春秋式大棚,到15年全村个蔬菜大棚,贾寺院村正式开启了脱贫摘帽之路。

年中央党校对贾寺院村开展对口帮扶,驻村扶贫干部尽心竭力,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强党建、兴产业、扶志智、强基础,通过持续扶持大棚蔬菜产业,不仅实现了整村脱贫,还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16年,村子成立了兴彪合作社,56户贫困户陆续加入到兴彪合作社中。合作社最大限度的为种植户提供服务,全村大棚棚膜、秧苗等物资由合作社统一购买,把种植成本降到了最低;建设占地平米的蔬菜销售市场,以解决种植户的销售问题;中央党校更是帮扶建成容量为吨的两座恒温冷库。各地客商络绎不绝,种植户卖菜足不出村,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蔬菜质量,更提高了种植效益。

目前,该村总耕地面积亩,其中蔬菜大棚亩,光伏占地亩,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在发展蔬菜种植的同时,贾寺院在逐步开展建设耕读文化小镇项目,致力于将贾寺院打造成为一个集儿童游乐、手工及农事体验、果菜采摘、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乡村研学旅游基地。“耕读文化小镇‘耕’和‘读’方面都重要,在中共党校和武义县政府的共同扶持下,贾寺院村兴建了农家书屋、以特定设施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为主题的村史馆与贾寺书院、亲子乐园、柳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目前的村子正在向集农事体验、国学教育、乡村记忆、观光采摘、亲子拓展、绿色餐饮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特色示范区迈进。”驻村第一书记郝建华介绍。

贾寺院村村史馆

目前,贾寺院村已被授予衡水学院“教育实践基地”、衡水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衡水市教育局“衡水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衡水市文联“文艺创作采风基地”等众多荣誉。未来,贾寺院村将在发展蔬菜种植和打造耕读文化小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图文/苏风亭高婵)

责编:叶壮

本文来源:海外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cz/93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