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之美,初见即倾心,从此再难忘却
東方。生活。美學。
醉美微雜誌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美妙音乐瓷,与人们的风雅生活息息相关品茶用瓷,或大或小的茶碗列在桌上,滚烫的茶汤映出温润的瓷色。焚香用瓷,烟白色的香灰伴着沉浸的瓷,衬出烟气里丝丝缕缕的悠然。南宋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故宫博物院藏人们也从不吝啬于将诸多美好的词句加注于瓷器: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唐)释蛟然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陆龟蒙其中,“夺得千峰翠色来”一句,说的就是青瓷。耀州窑瓷盘当第一炉泛青的瓷器被人们从窑炉中取出,这一抹梦中的颜色便成为了千年以来瓷器变迁绕不开的底色。自此,青色与瓷器的不解之缘便徐徐展开。0初识青瓷唐岳州窑青釉碗青色,可以说是典型的东方色。很难说清它究竟呈现出的是怎样一种色彩,半浅的蓝,半浓的绿,深浅不一的黑,都可以称为青。也正是因为这样,根据烧造技术的不同,青瓷也展现出浓淡各异的色泽,“艾色”“秘色”“雨过天青”“梅子青”“粉青”……这些词句,都是对青瓷色彩的不同描绘。?浙江青瓷不同窑口的不同表现当草木萌生,雨过天晴,人们捕捉到了那一瞬而过的色彩,便试图将它们从自然借来,留在自己的生活里,瓷器,就是最好的画布。但是,最早的青瓷只不过是人们的一次妙手偶得。早期,古人尚不能控制瓷之颜色,但是,含铁量较高的瓷土却在高温的环境中,将原始瓷器不经意的染青。在那之后,人们沉醉于这不同于原始瓷的绝美色泽,开始有意识的将它凝聚在瓷器之上。商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原始青瓷。到了西周至战国时期,青瓷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东晋永和七年(35)瓯窑青釉褐色点彩鸡首壶年温州市郊双屿镇牛岭村东晋永和七年墓出土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五代秘色瓷葵口盘法门寺地宫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隋唐时代,青瓷依然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主力。此时的青瓷已经逐渐成为了艺术品。其中,浙江的越窑青瓷更是上品,一度被称为“诸窑之冠”。各窑口代表性器物集锦,上排从左至右分别为:汝窑天青椭圆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耀州窑青釉刻花三鱼纹碗,耀州窑博物馆馆藏越窑北宋青瓷牡丹纹粉盒,上林湖越窑博物馆藏下排从左至右分别为:龙泉窑龙泉窑青瓷鬲式炉,杭州博物馆馆藏婺州窑北宋婺州窑青瓷堆纹瓶,永康博物馆馆藏瓯窑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温州博物馆馆藏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之后,青瓷的魅力更是一统江山。宋代五大名窑之中,有四个都与青瓷相关。其中,龙泉窑的故事更为传奇。这个从三国两晋时期就存在的窑场,一直到北宋时期都还是平平无奇。但是,北宋覆灭后,龙泉窑结合南艺北技,反而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南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安宅英一旧藏成熟的烧造技术,端庄典雅的造型风格,都让龙泉窑闻名于世。而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更是巧夺天工,在我国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宋龙泉窑青釉盘口瓶(粉青釉)从现代的工艺角度看,青瓷的烧造与发展,是中国陶瓷史中工艺和技术尤为重要的一笔,是从偶然发现到技术刻意利用的过程。是瓷器胎釉中铁元素不断增减变化的技术革新成果。但从美的想象中,我们更愿意相信,一定是青色的意向太过飘渺,所以古人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将它凝固在器物之上,让世人皆能观赏青色之美。02青瓷光华而如今,要想看到足够多的青瓷,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龙泉青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位于浙江西南部浙闽边境,被誉为“青瓷之都”的龙泉市龙渊公园九姑山上,这里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可以俯瞰全城。龙泉青瓷博物馆图源:网络作为国家第一座专题性青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馆内有6个展厅和一个画廊,设有龙泉青瓷展馆、宝剑展馆、龙泉自然馆和临时展馆。龙瓶(南宋)其中,青瓷展馆展示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系统介绍龙泉窑发生、发展、鼎盛、衰落全过程的展馆。展出的龙泉窑和现代名家青瓷作品以及丰富的瓷片标本,充分说明了龙泉窑一千多年以来每个时代的艺术特色,以及龙泉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临安博物馆临安博物馆,最出名的,无疑是它的秘色瓷馆藏。如果你来到这座博物馆,那么,目标明确,可以直奔三件镇馆之宝:越窑青釉褐彩云纹熏炉、越窑青釉褐彩云纹盖罂、越窑青釉褐彩云纹灯,均来自吴越国王陵中钱镠的母亲水丘氏的墓葬。越窑青釉褐彩云纹熏炉越窑青釉褐彩云纹盖罂越窑青釉褐彩云纹灯这三件器物体型硕大、工艺精湛,在所有的越窑青瓷中为翘楚之作,达到了秘色的级别。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秘色瓷不为普通人所有,但作为国王,家族陵墓中自然可以以大量的秘色瓷作为随葬品。康陵出土秘色瓷要知道,这样的国宝级文物浙江省仅8件,你去一次临安博物馆,就能一次见到3件。更不要提其他的越窑佳品,绝对不虚此行。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都在景德镇。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镇馆之宝因此,虽然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并不是青瓷专题的博物馆,但是,来到这里参观的你也绝对不会失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品丰富,藏有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五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史中的代表品种。汝州青瓷博物馆位于河南的汝州青瓷博物馆,是近几年新开放的一家以汝窑瓷为重点展陈对象的博物馆。航拍青瓷博物馆图源:网络青瓷博物馆外形借鉴汝窑天青釉莲花碗造型,主体以八片花瓣组合而成,顶部排列冰裂纹窗花,入口处为瓶形剪影,整个建筑简约大气。北宋东沟窑青釉三足香炉除了汝州青瓷之汝窑、张公巷窑(北宋官窑)、临汝窑、东沟窑外,还有国内知名的钧窑、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精品。馆内陈列不仅完整地展现了各个时期的青瓷雅韵,还为研究瓷器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在全国青瓷专题博物馆中享有盛誉。03青瓷之源不同于书中的图片,也不是博物馆中隔着玻璃的惊鸿一瞥,有许多青瓷的文化根本,正是在它的窑址之中。上虞窑遗址浙江是公认的中国瓷器的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位于今浙北地区的德清就已出现最早的瓷器——原始青瓷。三国青瓷弦纹双耳罐上虞博物馆藏早在东汉时期,浙江地区的人们便成功烧造出了成熟青瓷,这一伟大的技术成果,一举锁定了汉六朝时期浙江作为全国仍至全世界制瓷中心的地位。上虞尼姑婆山三国西晋窑址出土的青瓷樽浙江包括成熟青瓷的起源及其第一次兴盛等在内的汉六朝成熟青瓷烧造的伟大成就,又主要在上虞的曹娥江流域完成。在今浙江上虞县,已发现从西周至宋代的窑址七百多处,是国内发现窑址最多的县。从出土自东汉小仙坛窑址的标本就可以看出,已具备烧制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上林湖越窑遗址东汉末年,位于宁绍平原的上虞小仙坛窑址完成了变革,而临近的慈溪上林湖窑址也开始设窑制瓷。上林湖窑址周边上林湖窑址始于东汉,延续至南宋,唐宋最甚。唐代,人们偏爱河北邢窑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由此形成了当时全国瓷业“南青北白”的格局。唐代邢窑白瓷,故宫博物院馆藏(左)VS唐越窑青釉茶瓯,佳士得秋拍如今,考古资料显示,在上林湖地区共发现50多处青瓷窑址,它们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分布于湖光山色之间。上林湖窑址周边龙泉大窑枫洞岩龙泉窑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中寿命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瓷器之一,创于三国两晋,终于清代,期间销往世界。南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安宅英一旧藏龙泉窑的在全区范围内的需求非常大,生产的窑场范围也非常广,其中,由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发掘的大窑枫洞岩,就是明初奉旨烧造宫廷用瓷的重要窑场之一。进坑窑址群关于进坑村的制瓷历史,蒋祈所著的《陶记》中记载:“进坑石泥,制之精巧,湖坑、岭背、界田所产已为次矣”,可见浮梁县湘湖镇进坑村便是千百年来景德镇的青白瓷器故里。进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景德镇,这里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陶瓷生产体系。展示着从制瓷原料的开采,到加工、运输,再到烧成的整个生产体系,呈现了一条完整的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最近有朋友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及时看到推文?因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gr/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