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慈溪的ldquo超级IPrdq
“
越窑/青瓷
今时今日,“青瓷”和“古窑”这样的字眼,
在慈溪早已有了不同的解读。
它不再是一种抽象的图腾和寄托,
而是生动可亲的日常,
可以变现的文化资产。
我们用千年前的一个碗、
一块碎片来叙述历史,
也用它来开启一片光明的现下。
而青瓷,一如既往,美得如同千峰翠色。
“
想了解青瓷文化,
不妨来慈溪,
逛一遍博物馆,
再听一场瓯乐的演奏
上林湖畔散落着层层叠叠的青瓷碎片,也散落着千载青瓷传说。今年省发改委公布了全省首批8大类16个耀眼明珠名单,慈溪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榜遗址公园类耀眼明珠——这对仅仅开业三年多的它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殊荣。曾几何时,古窑出土,石破天惊,人们将目光投向这片底蕴深厚的青瓷发源地。于是,越窑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周末到这里慢悠悠地来一次青瓷科普游。上林湖越窑考古遗址公园是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分为遗址展示、考古预留、管理服务等六个功能片区。目前,公园对外开放的区域只有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和荷花芯窑址。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掩映在葱茏的高山斜坡之下,博物馆的外观,是以江南常见的青瓷窑炉“龙窑”为灵感设计的,依山势斜坡而建,层层挑高。红墙灰顶,外形棱角分明,颇见现代感。楼体不高,里面只有三层。一进门,就能看到一面气势雄浑的墙面,以浅浮雕形式展示了博物馆三个展厅的主题。三个主展厅系统主题不一,各有侧重:第一展厅讲述“制瓷技术的引领者”;第二展厅揭秘“秘色瓷的创烧和宫廷用瓷”;第三展厅以航船、桅杆,带你重走海上陶瓷之路。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放映厅,介绍越窑青瓷器的历史和我国丝绸之路的起源等,抽丝剥茧地向到访者展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陶瓷贸易的光辉旅程。在博物馆三楼,还有个宣教平台。博物馆除了常规的展览及窑址参观,还经常在这里开展陶艺体验、青瓷瓯乐欣赏、青瓷讲座、非遗体验等活动。在越窑青瓷的起航之地,山水之间,瓷片之上,新的科普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越窑青瓷瓯乐源于唐宋“击瓯之乐”,简称“瓯乐”。它是用陶瓷土制成的青瓷乐器和器皿进行音乐演奏,并以“越瓯”为主奏乐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越窑青瓷瓯乐在古代滥觞于慈溪,如今亦在慈溪重生,并成了现代舞台的“新流量”。那是一个轮回与新生的故事。今时今日,提起青瓷瓯乐,恐怕很多人已不认识。看待这种乐器,往往也带着几分“不明觉厉”的陌生,但这不妨碍人们亲近它欣赏它。年,上林湖寺龙口越窑遗址一批唐宋青瓷乐器的挖掘出土,引起一批民乐爱好者的极大兴趣。乐团的第一任团长陈珊岳,带领原慈溪越剧团的乐手和一些民乐爱好者,成立了慈溪民族乐团,开始着手瓯乐的研究与学习。团员们利用自有的专业技能创作曲目,《上林追忆》《越·瓷风》《听见良渚》《听瓷》……一批新创作的乐曲展示在世人面前,青瓷瓯乐特有的“形如冰,声如磬”的古风清音也得到了音乐界专家的肯定。年,慈溪青瓷瓯乐团在广东卫视民乐竞技真人秀《国乐大典》上披荆斩棘,技惊四座。紧接着,又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团体,参加乌兹别克斯坦第十二届“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东方音乐之美惊艳在场75个国家的数百位艺术家。年的央视“小春晚”上,慈溪瓯乐团与歌手扎西顿珠合作,表演《化蝶》和《诗人的旅途》两首曲子。随后又在央视《风华国乐》上连排4个曲目,《龙的传人》《梅花三弄》《汲露》《祈桑》,新旧交织,曲曲动听。今年5月开始,瓯乐团又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全国巡演之路,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很多演出场次都座无虚席,至今已是第二轮巡演了。这个夏天,古老而亲切的乐声,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奏响。千年古瓯乐获得了重生,奏响一曲新时代的成长曲目。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c/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