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十三中学习随感
衡水十三中学习随感
9月12日,我们到达了参观学习的目的地——衡水十三中。低矮简朴的学校大门和规模略小的学校格局,乍一看以为是一所幼儿园或者小学。我们进去时,学生已经上课,于是四处转转,学校大约四座楼,两座教学楼,两座宿舍楼;其中迎着校门的宿舍楼的一层是学校餐厅,有两个餐厅,男女生分开使用;学校正门和女生餐厅之间是塑胶跑道和操场;跑道周围插着一圈旗子,上面有各班的标识。
这是十三中的老校区,有高一17个教学班、高三A部14个教学班和高三B部14个教学班,加上新校区高二的学生共有多学生。学校的标语随处可见,班级走廊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后来从学校介绍中得知,很多布置出自学生之手。
上午9点开始激情跑操之前进行激情背诵,我走近一看,背的是《岳阳楼记》
激情跑操
上午9点下课铃响,这个学校的铃声非常短促,大约也是节省时间的一个举措吧,然后学生迅速冲出教室,从楼梯跑下来还做到井然有序,显出良好的素养。只见所有的男生都是平头,所有的女生都是齐耳短发,高三学生穿的是白色校服,高一穿的是红色校服,校服的后面都有着“奋进,为中华之崛起”的字样。跑到操场,领队举着有本班标识的旗帜站在前面,整队、报数,接着,所有学生拿出一张活页或小册子,齐刷刷高举着,仰着头以最快的语速诵读起来,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背诵《岳阳楼记》,背了一会书,就开始跑操,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节奏,距离挨得这么近,如果有一个人动作不慎,那么就会滑到一批,学生们跑得整齐划一,每到主席台时还一起喊着响亮的口号。
听课中,男生一律平头,女生一律齐耳短发,都穿着校服,桌子上没有堆积太多书籍
原来学生的书籍都放在这里
跑完操,学生又是跑步回教室,随后我也跟着去听了一节高三的语文课。老师这节课评讲试卷,先提问背诵学生刚刚在操场背过的《岳阳楼记》,显然这也是今天的早自习任务之一,在整个年级的教学计划之内。老师提问针对的是做题中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有的不熟,老师就予以斥责,罚学生站着抄写,抄写完方可坐下。然后老师讲解《岳阳楼记》中的重点词语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中间穿插着提问,讲完后学生再读笔记。接下来老师开始提问试卷上《晋书·鲁芝传》的重点词语,提问中有不会的学生,罚其抄写后坐下。接下来的环节是评点早读材料,从内容上看,早读材料是习题化了的。整节课以老师的讲,学生的记为主,容量是比较大的,只是其中似乎少了一根线,但将早、晚自习课习题化、要点化从考试的角度来讲,因为所选材料实用性、针对性强,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还是很有效的。课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回答问题后的处理还是较为严厉的,或许这只是我听到的这个班的课的情况是这样。
10点15分,我们到学校五楼报告厅听报告,从学校领导的介绍来看,这所学校经历近乎奇迹般的飞跃式发展:
12年本一上线11人,
13年本一上线17人,
14年本一上线70人,
15年本一上线人,
16年本一上线人,
17年本一上线人,纯文理本一上线率80.62%
18年本一上线人,应届生本一上线率:82.96%,位居衡水市所有县市区高中第三名!
衡水市有三所重点高中:衡水中学、衡水二中、衡水十三中。招生次序上,衡水中学先招,其次是衡水二中,再其次是衡水十三中,那么以这样的条件,衡水十三中何以取得这样的发展速度呢?
诚如学校领导介绍的,这是属于十三中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产生源自十三中速度,这样的力量和速度归根结底源于十三中精神。那么这样的精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午饭时间到了,铃声一响,穿着红色校服的高一学生迅速冲出教室跑向食堂,前面的在打饭,红面的学生从衣兜里掏出小册子快速的记诵着上面的内容。十分钟后,高一学生吃完回到教室,高三学生开始了放学后的冲刺。
13点30分,学生整理好寝室内务又跑向教室,昂扬的宣誓声在各个教室此起彼伏,他们又迎来下午紧张有序的学习。
衡水十三中包括衡水中学这样的军事化管理历来有着两种相反甚至激烈的观点,一种不吝褒扬,一种猛烈批评,在没来到衡水十三中之前,我也是不以为然,但当我来到现场之后,我感觉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高中岁月,如果一个人的青春没有这样扬厉的拼搏,那生命的颜色里是否暗淡了许多呢?诚如视频里十三中的学生回答记者的提问所说,在这样的氛围里,没有觉得苦,感觉的是紧张和充实,还有可贵的友谊。
这种教育方式究竟好不好,外人感知的或是只是皮相,只有深入这里的环境,感受他们的呼吸视听,才能获得更确切的体会和认识。有的才放矢,如果考纲内容及高考试卷是科学的,那么师生围绕这个“的(靶子)”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研究如何准确地射中它不是应有之义吗?
再者,从衡水十三中学生昂扬的精神面貌来看,他们在楼道遇见老师纷纷问好,较之于一些学校某些学生浑浑噩噩,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打瞌睡……总要好一些吧;各种律己的行为的习惯性表现让他们在走入社会后总不至于会成为像高铁霸位男这样的形象吧。衡水十三中的学生也有大规模地到郊外远足这样的活动,震撼人心的成人礼和高考百日誓师,节日在教室集体包饺子,还有学生自制的文化墙等,一方面加深了师生、生生的情谊,一方面也是潜移默化的素质渗透。当然,教育还在路上,探索亦无止境。
衡水十三中语文学科备课组长侯雪燕老师在给我们做一轮备考研讨报告
13点30分到15点30分我听取衡水市十三中语文学科备课组长侯雪燕老师的一轮备考交流报告会,侯老师说:“遇到这样的学校,就托付一生吧!”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她对这所学校归属感,从中获得的幸福感,老师对学校这样管理方式也是认同的。从侯老师报告看,她们学校在集集体之智慧科学备考和落实考点上做得更实,每一个点详略安排、应对策略都有一个通盘的考虑。高考题总是稳重有小变或大变,那么老师在备考内容、备方法和备学生上自然应该有相应调整,正如广告词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清微语文谢谢欣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w/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