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哭着自杀的孩子,从热搜消失
这几天,有两件事关于孩子的事在朋友圈刷屏了。
一个是胡鑫宇失踪案件,他的安危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如今警方的调查结果已经公布他是自杀。
网上很多阴谋论不愿意相信,不相信这么大的孩子能有什么心理问题。
但年纪小就不会有心理问题吗?孩子有情绪就是矫情吗?
胡鑫宇在事发前就曾向母亲哭诉不想读书了。
正巧另一件事就是一篇声泪俱下的求助信。
署名是衡水二中的外地学生,称自己现在因抑郁、左脚脚趾骨折而休学住院治疗,而这一切悲剧都与自己的母校脱不开干系。
图源:新浪微博
信里面提到,学校对学生的身心存在很多程度严重的体罚行为,包括口头辱骂、身体惩罚、精神折磨、情感控制、苛刻的时间安排、反人性的空间剥夺……
无数学生在这套规训与惩戒的模式下成为丧失自我、乖乖服从的考试机器,老师也在这个系统里被异化成工具,师生相互榨取只剩冷漠,校园更是噩梦般的存在。
学校平时不让带手机,对负面新闻的管控也相当严格,所以学生不敢发声,衡水模式也便持续运转了一年又一年。
这让她姐想到去年年初,同样的时间节点,同样有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发万字长文控诉母校,而针对的学校同样是一个模式下的衡水桃城中学。
去年刷屏的万字长文
当时桃城中学的工作人员对长文提到的问题,都予以否认。
不过很快调查组又对该校违规教学管理提出了处理通报。
图源:新浪微博
后来热搜下去了,事件平息了,问题就真的解决了吗?
今年年初又得靠学生在网络上发声,赛博升堂。
目前衡水二中的工作人员在“主要负责这个事情的同志不在。”
图源:新浪微博
难道又拖一年,浑浑噩噩就过去吗?
什么时候才肯直面这种模式背后的血泪呢?
“一封求救信”
《衡水二中学生的发声,救救我们》让人看得揪心,自述中高频地提到一个不合时的词:饥饿。
很难想象,今时在一座四线小城里,还有大批量的高中生们长期地饿着肚子。
原因不在于经济,而是“被稀缺”的时间。
吃饭要在15分钟内解决。
时间紧张,减去路上往返和排队打饭,真正用来进食的只有5分钟。
《衡水二中学生的发声,救救我们》
学生们只能狼吞虎咽,跑着吃、边值日边吃、轮流打饭吃、或者干脆少吃......许多人都患上了胃病。
这不是孤例。
还记得有一个流传的16年状元的“正面例子”,被衡中老师一遍遍拿来激励学生
他每次都等到同学们吃饭快回来的时候再去食堂,每次都吃包子,打到饭就往门口走,包子掰开先吃馅儿,能吃多少算多少,走到门口,无论还剩多少一并扔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ly/1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