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衡水民俗第三十二期扣蝙蝠
刘现辉 画 邵宝明 文 王建英 策划
蝙蝠,又名飞鼠、伏翼、盐变鼠等,属翼手目动物。是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也是唯一一类演变成有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在这个地球上,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在热带和亚热带生存的种群和数量最多。
全世界共有蝙蝠九百多种,中国约八十余种。不同种类的蝙蝠体型差异非常大,最大的狐蝠翼展约一米半,最小的仅十五厘米。蝙蝠头小吻钝,口有锐齿,后肢细而短,有爪如钩,白天匿于黑暗处,以后肢钩抓物体,倒悬而睡,入夜出来觅食。蝙蝠的食性广而杂,花蜜、果实、小鱼、青蛙、昆虫等皆可入腹。在我国北方,蝙蝠有冬眠的习性。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农村的蝙蝠非常多,每当夜幕初降,走在大街上随时都可见在头顶上飞来飞去的蝙蝠,引得孩子们三五成群,光脚举鞋,跑来跑去,连追带打和用鞋投。不知是出自大人逗孩子,还是孩子们自认为:说是把鞋朝着蝙蝠投,蝙蝠会上当钻进鞋内,鞋一落地赶快把鞋捺住就能把蝙蝠逮住。这种相传已久的说法不知哄骗了多少代孩子,虽然每个夏季孩子们都会继续扔鞋捉蝙蝠,但年复一年没听说哪个孩子用这种方法抓住过蝙蝠。尽管如此,孩子们仍对此说深信不疑。其实这也并非无益,孩子们晚饭后跑跑跳跳,活动活动身体和消消食倒是真的。那时的农村虽然贫穷简陋,但满街孩子们的奔跑和欢叫声却不乏勃勃生机。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蝙蝠视为吉祥物,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如:妇孺皆知的“五福拱寿”,借蝠与福的谐音,五只蝙蝠拱围着中间一个大寿字,既直观又寓意深刻;再如:上画蝙蝠,中书寿字,下描一柄如意,意为“福寿如意”等等。此外,蝙蝠全身皆可入药,有一味叫作“夜明砂”的中药,其实就是蝙蝠的粪便,可治青盲不见、内外障翳等症。
如今,在农村已经极少能见到蝙蝠,即便还有,那些晚饭后猫在家中做作业、看电视、玩电脑的孩子们,也不会再去追着蝙蝠扔鞋了。
第32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ly/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