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上林湖沉寂千年的文化遗存

“越州有湖,名上林,湖畔有窑,名越窑”。通往慈溪上林湖的路上,漫山遍野的青瓷碎片,在冬日的暖阳下波光潋滟,似在述说越窑青瓷昔日的璀璨。

年,一场暴雨浇开了西安法门寺地宫深藏的秘密。考古人员发现,13件秘色瓷,如一泓春水般静静地流淌着,这是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而瓷器底部小小一方“上林湖供”的字样,像冬日里的火光,点亮了上林湖沉寂千年的越窑。

何为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开启之前是个千古之谜。只知道它是皇家专用之物,由越窑特别烧制,整个工艺流程都秘而不宣。人们只能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想象。

“秘色瓷”至今在业内还有争议,一说“秘”的意思是宫廷用物,平常人无以得见。相传唐五代吴越国王钱氏朝廷命令,越窑烧造供奉之器,庶民不得使用,故称“秘色瓷”;一说是“秘”是指某种特定烧制方式的青瓷。有人认为,其秘密就在诗篇里:“九秋风露越窑开”,越泥在做成越器之前要经过9年的秋天风露。研磨锤炼,越泥在人工和天气的作用下,使泥土焕发出它本身的一切泥土特性,淘炼它的精髓,使它成为所需要的精细、温润,做成器皿,再浇上用同样方法研制成的釉,然后开窑烧制,经过9年秋天风露的泥和釉才能烧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效果。这种效果把“九秋风露越窑开”所指的越器的胎质也就是泥称“秘”;“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指的越器的釉称“色”;缺一不可。胎质是骨,类玉;釉色是衣,类冰。用这样的胎骨和釉衣烧成的瓷就叫秘色越器。

如果说世间有一种艺术,需经过千度的火、万分的爱来锻制,才能成器的话,越窑青瓷就是这一种。而烧窑的人,必须经得起火的考验,情的煎熬,心的澄澈,才能烧制出如此温婉如古玉的器皿,犹如在烈火中汲取出壮美的莲花。

 施珍,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

年生于浙江余姚。现为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所长。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博览会金奖五项,银奖四项,省级金奖四项,银奖一项。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奖”、“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等称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c/84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