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九秋风露越窑开
在《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中,唐代有资格为宫廷进贡瓷器的窑场只有邢窑和越窑。越窑以青瓷见长,唐宋时期,越窑制瓷业中心由以上虞为中心的曹娥江中游地区转移到以上林湖为中心的慈溪地区(图一),至此越窑迎来了它的大发展时期。
慈溪县上林湖瓷器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秘色瓷。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因“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屹立于陶瓷世界千年不朽。
图一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航拍图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厂,也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最主要的烧造地。考古调查发现上林湖青瓷窑址已达一百十余处,分布在沿湖一周,堆积丰厚,如同一座座的小山。
经过多次考古调查,还未发现有精品单独堆积的窑址。上林湖晚唐至北宋时期的窑址中,普遍存在精粗两类制品同窑共烧、混积共存的现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产品几乎都可以在该窑址中找到相同器形的标本(图二)。
图二秘色瓷八棱净瓶后司岙遗址出土
以上林湖后司岙(ào)遗址为例,发掘出土的器物的种类多样包括碗、盘、钵、盏、盒等为主,亦有执壶、瓶、罐、碟、炉、盂、枕、扁壶、八棱净瓶、圆腹净瓶、盏托等。这些器物如八棱瓶、满釉的碗盘、葵口圈足碗等与法门寺出土秘色瓷相同的器形。
年在该窑址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件瓷质匣钵上发现了“罗湖师秘色椀(wǎn)”六个字(图三),“秘色椀”三个字与法门寺地宫衣物帐上的文字完全相同。这是在窑址上首次发现了“秘色”字样,也再次证明瓷质匣钵就是烧造秘色瓷的重要窑具。
图三上林湖遗址出土“罗湖师秘色椀”瓷质匣钵
慈溪上林湖位于杭州湾的北边,水路四通八达,周边优质的高岭土,漫山遍野的木材,上林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其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地利”条件。
大运河的南段,正好连接了越秘青瓷的产地和越客青瓷的主要销售地,而瓷器所占空间大、易碎的特点不适合陆路运输,水运成为最佳的运输方式。
慈溪周边水域向西的河流经曹娥江,到达临安(今杭州),经大运河,通往全国各地;向东流入浙东古运河姚江,向东达明州(今宁波港),从海上“丝绸之路”把越窑青瓷远销到土耳其、埃及以及欧洲各国。
编辑:黄巧好
初审:李妍
审定:林冠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c/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