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衡水民俗第十三期送幛子

民间偏方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8933.html

以前送幛子是表达情感、传递友谊和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不论官民皆守此俗而循之。

送幛子主要分:喜幛、寿幛、贺幛、挽幛四种,喜幛为结婚时所送,也是城乡最普遍的一种礼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还十分流行,之后渐衰,到今天已被装有现金的红包所取代。结婚送的喜幛全是带有吉祥纹样和美好寓意图案的大红色。不论什么阶层和行业的人送的喜幛一律要展开挂起来,以示对送幛人的尊敬。每幅喜幛都要用红纸写上祝福语和吉祥话,然后用红线缝缀在上面,这叫作"幛挂"。幛挂的用语通常为四个字,内容多借用传说和典故作比喻,如:秦晋之好、喜结连理、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幛挂的内容也在跟着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倡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则把:互帮互学、互敬互爱、携手并肩、模范夫妻等内容写了进去;六七十年代使用最多的则是:革命到底、战天斗地、红心向党、计划生育等与政治和政策相联的词语;八十年代是结婚送礼发生变化的过渡期,人们开始选择送暖瓶、脸盆、茶具、床单、被罩等生活用品,有送喜幛的也不再展开悬挂,只是在院里拉上根绳或铁丝将喜幛折叠搭在上头、用红纸写上送喜幛人的姓名贴在表面就算完活。现在农村结婚办喜事也像城市一样,红灯笼、红地毯、红气球、充气拱门,有的还请来婚庆公司又是音响、又是主持,倒也热闹,虽与那时挂着满院红幛子相比确实洋气了许多,但人们对以往办喜事时乡亲们那种真诚、朴实和发自内心的欢笑仍留有一种说不出的眷恋。

刘现辉简介

民俗画家、漫画家。原籍河北赵县,现居衡水市。专注于童年记忆、民俗风情题材绘画。作品有“童年记忆”系列、“童年日记"系列、“漫画笑看人生百态”系列、“典故传说”系列等。在长城网开设《画说民俗》《漫画百态》专栏。为各地方志、著名作家作品配图。现专职于搜集挖掘整理各地民俗画创作。曾游历祖国及世界各地,深刻领悟到民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源。

注:刘现辉画、邵宝明文

●第七期:放风筝

●每天30分钟听讲座——《什么是哲学》

●餐桌上的美食:蘑菇豆苗汤

●《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第六期

●第八期:拾粪

亲爱的读者们,疫情时期,虽然我们闭馆,但服务不打烊,在我们发布的内容中您比较喜爱哪些版块或更希望我们创新哪些版块呢?请您选出感兴趣的类别,以帮助我们后续做得更好!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意见,欢迎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w/58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