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之美历史的碎片

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即将举办的《发现越窑——上林湖越窑青瓷展》特展中,除了造型丰富完整的各式瓷器,还展出了大量的古越窑瓷片标本,兼具审美价值与研究价值。

青瓷是隋唐时期重要的陶瓷品种,以浙江的越窑最为著名。越窑创建于东汉,鼎盛于唐五代时期,历经漫长岁月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窑系,以今慈溪上林湖地区为中心,分布在浙江东北部的绍兴、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

唐五代越窑秘色瓷以“千峰翠色”的釉色著称,是一种高档的青瓷。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遗址出土了十三件秘色瓷,堪称青瓷珍品。它们也被作为秘色瓷的标准器,所谓“标准器”,也称“标型器”“典型器”,指的是最能代表某考古学文化、文化类型或遗址某一分期文化特征的器物,成为判断该文化、文化类型或遗址某一期别的指征性器物。

法门寺出土八棱净瓶

但是,在对各个窑址的实地调查与考古发掘过程中,很多时候出土的并非具有完整器形的瓷器,而是各种瓷器残片,像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这样的精品之作更是凤毛麟角。那么,这些不完整的瓷器残片是不是完全没有保存价值,可以随意丢弃呢?

答案是否定的。

古陶瓷片是专业研究鉴定人员和科技检测人员进行研究、鉴定和检测各种数据的重要标本资料。瓷片标本数量庞大、品种丰富齐全,对我们辨别窑口、判定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说,这些标本的相关研究,对填补陶瓷发展史研究的空白、修正文献记载中的错误、解决传世与出土陶瓷的窑口归属以及促进各项专题研究的深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林湖地区是越窑的中心产地,对该地区的考古调查始于20世纪30年代陈万里先生的实地调查。90年代以后,掀起了越窑考古的新高潮,在对古银锭湖低岭头、上林湖荷花芯、古银锭湖寺龙口、白洋湖石马弄、上林湖后司岙等窑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精美标本,拓宽了我们在造型、装饰、成型、烧造等方面对越窑的认识,不断丰富了越窑的内涵。这些标本与窑址地层堆积结合在一起,形象立体地揭示了唐宋时期越窑从兴起到繁荣再到逐步衰落的历程。

晚唐时期带有刻划凤纹的瓷片标本,展示了当时人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揭示了一个与唐五代以素面为特征的完全不同的越窑。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盒盖残片

经过科学技术手段对越窑青瓷标本进行无损分析研究,发现历代越窑青瓷釉料配方主要由高钛、高铁的瓷石加草木灰组成。

越窑古址碎片

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八棱净瓶,与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秘色瓷在器形、胎釉特征上均十分接近,确定了晚唐五代时期的绝大多数秘色瓷器当为后司岙一带窑场的产品。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八棱净瓶残件

窑具标本的出土,为探索越窑的烧造工艺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比如了解秘色瓷枕的装烧方式。

秘色瓷枕装烧方式

后司岙窑址发现的“官”字款匣钵,说明这里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官”字款匣钵

透过小小一片青瓷,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的残影。此次展览展出的越窑青瓷标本,以其内涵丰富的釉色、纹饰、铭文为我们展示了唐宋时期瓷器烧造工艺的发展、社会审美情趣和时代生活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我们期待这次展览,能够帮助观众从中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同时真诚欢迎广大专业工作者、古陶瓷爱好者一同鉴赏交流。

参考文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著:《秘色越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

张艺薇、杜文:《片瓷成林——河北古代名窑标本展举要》

晋武成:《越窑青瓷标本——文明的碎片》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

年6月3日——9月3日

编辑:胡田甜初审:李妍审定:林冠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w/8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