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北飞第10天丨灰姑的故事孕

3月9日,小天鹅“平平”开始北迁。3月10日下午3点,候鸟志愿者正对小天鹅“平平”的迁徙路线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发现卫星地图上出现了一个标注为“灰姑HQ”的信号。

年3月,“灰姑”在北迁过程中,驻足在并没有大的湿地存在的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信号滞留七天后,志愿者们开始着急了,担心起了“灰姑”的安全。

虚惊一场,“灰姑”再回“娘家”

故城县并不是候鸟大量光顾的地方,如果人们发现田头地里出现灰雁之类,就会围观,给鸟类造成惊吓,一些当地人有可能还会有捕食雁类的心思,所以“灰姑”的处境,是危机四伏的。

“我当时什么办法都想了,甚至想过用查询房庄镇派出所的电话。”志愿者周自然十分着急,他把“灰姑”当成自己的家人一般看待,“但当时是新冠疫情期间,不能随便占用公共资源,随后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年3月13日,志愿者赵模就驱车从枣强县赶到了故城县的房庄镇贾黄村,沿着“灰姑”的信号点转了几个村子,然而到处是麦田和民宅,并没有看到大雁。

“灰姑”携带的卫星跟踪器,只能传回前一天的的数据,不能看到即时位置。志愿者们分析了数据,觉得这几天灰雁的停留点还是很有规律的,主要是在麦田里吃麦苗,补充能量。

15日上午,赵模又开车前往故城,要周自然报一下“灰姑”昨天的位置。

周自然打开手机一看,大吃一惊!“灰姑”已于当日凌晨1点起飞,并于11时飞到陕西榆林境内。

“看来我们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周自然像终于得到了女儿回信的老父亲一般欣慰。赵模给他发来了故城县现场的照片,这几天“灰姑”呆过的农田里,它吃过的麦苗会长出新苗,然后随着天气转暖,拔节成长,灌浆,五月抽穗,六月收获。

17个小时后,飞行了公里没有停歇的“灰姑”飞到阴山下,回到它的故乡——乌梁素海。

深闺难寻

听说“灰姑”回到乌梁素海,可把乌梁素海保护站站长马海明高兴坏了,就像出嫁的女儿回了家。

然而,随着融冰开湖,候鸟纷纷进入,马海明却一直没有找到“灰姑”。灰雁的筑巢地一般是芦苇深处,如果灰姑不出来觅食,那么是很难找到它的。再加上追踪器信号弱,一旦进入芦苇丛,就接收不到任何消息了。

年3月24日下午3点,乌梁素海北岸,层层云朵挡住了明媚的阳光,湖中有三三两两的候鸟嬉戏。

岸上,一辆老摩托车停在水边,摩托车的主人支着相机,久久地看着湖中的候鸟。

“‘灰姑’找到了!”他在候鸟志愿者的群聊中发出了一条消息。

他就是乌拉特前旗的爱鸟摄影师、观鸟人罗跃忠。这天早上6点,罗跃忠就骑着摩托出发,从乌梁素海河口西岸开始沿河寻找“灰姑”。8个多小时后,罗跃忠在北岸发现了“灰姑”的踪迹。

然而罗跃忠前面是茫茫的沼泽,再也无法往前行进。“灰姑”能够轻松出入的地方,却是人类无法轻易抵达的秘境。

这是罗跃忠和“灰姑”最接近的一次

进入4月份,“灰姑”的活动越来越有规律:它每天只在两个固定的地点停留,但它待得最多的地方仍然是人们难以到达的湿地深处。志愿者们通过卫星定位数据分析推测,那里应该是它的爱巢,“灰姑”应该开始繁殖下一代了。

年4月28日下午,在乌梁素海保护区管理站的帮助下,罗跃忠乘快艇进入沼泽核心区,在距离“灰姑”的位置还有1.5公里的地方,罗跃忠穿上下水裤,准备涉水进入芦苇地,寻找“灰姑”。

越往沼泽深处,陷入泥潭的危险系数也越来越大,罗跃忠很快寸步难行。“没办法了,这个时候只能放弃。”罗跃忠最后选择了在岸上守候,等待“灰姑”出现。

志愿者通过卫星信号测距,确定人鸟之间只有米,这让罗跃忠信心倍增。终于,两只红色嘴巴的灰雁出现在他的镜头里,接着,又有2只、4只、8只,一共18只,他们在蓝宝石一般的湖水里自由地游弋,觅食,追逐,但它们并不是“灰姑”。此时的乌梁素海里,芦笋还没有露出水面,枯黄芦苇还没有长出新叶,而这些就是灰雁们最好的食物。

在岸边苦等的罗跃忠认真观察了所有的灰雁,然而直到太阳落山,月牙初挂,他始终没有看到佩戴卫星跟踪器的“灰姑”。

携家带口回归神秘自然

但志愿者们始终没有放弃,通过“灰姑”活动时间和范围,他们断定“灰姑”是在巢中孵化小鸟。

果然,年5月12日,“灰姑”的信号出现在岸边,罗跃忠惊喜地拍到了两只灰雁成鸟带着灰雁宝宝的照片,虽然仍不是“灰姑”家庭,但无疑是它们最近的邻居。

湛蓝的天空下,枯黄的芦苇渐渐被绿色覆盖,七只小灰雁整齐划一地游着,雁爸雁妈一前一后呵护,一家九口其乐融融,让人不仅感叹:大自然对所有的生灵,都如此平等的眷顾。

千万里迁徙,一个月的孵化,一家子乐享天伦,这就是“灰姑”们的幸福生活。

春去秋来,“灰姑”于年10月18日最后一次传回信号,位置永远地留在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

周自然告诉记者,卫星信号追踪设备的有效期在3年左右。工作人员在本身不会影响鸟类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安装了信号追踪器,设备失效一段时间后,信号器材料老化将自然脱落,从此“灰姑”便重新变成了一只与其他伙伴无异的灰雁。

但“灰姑”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志愿者们的心中,这只调皮的灰雁,喜欢不走寻常路的灰雁,和志愿者们之间发生的羁绊和故事,将永远是一段特殊又美好的回忆。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w/9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