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跑马赶烤攻略马拉松挺好,烧烤就算了

查了下,笔者是8月12日报名淄博马拉松的。

最主要的理由,当然是出于对这座突然火起来的城市的好奇。

此外,淄马今年是首届,有点纪念意义;元的报名费也不贵(坚持多年元不涨价的上马,今年都涨到了)。

8月底9月初,大致同一批报名的其他北方马拉松——哈尔滨、沈阳、衡水陆续出签,统统没中!

省会级大赛都如此,对这个全马名额只有的小比赛,笔者已经不抱希望。

没想到9月3日,居然收到中签短信!

赶紧订酒店。在高德地图上,找到一家起点附近的民宿,房价二百出头。

火车票发售时间一到,又立马买好高铁座位,单程元。

回程票只是晚半天买,直达票就没了。

只好根据飞猪的建议,分两段买:淄博到泰安;泰安到上海。

中途不下车,但需要换车厢和座位,既麻烦又多花十几块钱。

后来才发现,回程票这么抢手,是因为有很多从青岛(始发站)、济南等地一路过来的乘客,都在泰安下车(赶周一上班、上学?)。

9月23日周六,出发的时候到了。

一大早6点不到冒小雨出门,骑共享单车到离家两公里多的上海站。

从上海站前往淄博的高铁,每天只有三趟。这趟7点05分发车的G耗时最短:全程4小时33分。

11点半过抵达,出站后走到王舍路,无缝衔接上公交专线,直奔很多攻略推荐的小寒羊烧烤。

路过网红打卡地八大局便民市场。

淄博没有共享单车,只有共享助力车,非蓝(哈啰)即绿(青桔)。

12点半来到小寒羊,外面坐着不少等桌的人。

到店内最里面的服务台取号。老板说:要等半小时到1小时。

前面一对年轻男女等了一会儿,放弃了。

笔者也犹豫了一阵,最后决定还是坐下来等:看看它到底有多好吃。

幸好在高铁上已经垫过肚子,不至于忍饥挨饿。

结果还真的等满1小时!为了吃顿饭等那么长时间,印象中这还是第一次。

就一个人吃,又不想吃太多肉类和陪衬菜,于是根据网上推荐,只点羔羊肉串和小饼。

前者3元一串,15串45元;小饼4元一袋,总共6张。

服务员在肉串上洒盐和孜然粉,并没有什么秘制调料。我不想吃太多葱,她就端来一盘甜面酱。

就这么羊肉醮酱、用饼包着吃。

老实说,并不觉得他家的羔羊肉有多好。嘴里留下更多的,是饼和酱的味道。

最后两三串不包饼也不醮酱吃,总算能尝出点肉味,但感觉也就这样。或许是我撸串不多,不懂得欣赏的缘故。

结账时才知道,这里的酱、餐具和炭火都要另外收费(1元、1元和3元),就差没算桌椅和场地费了。

出店后的感想:那1小时的等待太不值得!

接下来去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领参赛物品。下公交车后,还要走上一二十分钟。一路上遇到的不少跑友都抱怨距离远。

领到的东西只有几样。除惯常的号码布、参赛服(没标品牌,但料子和做工似乎还行)、存衣包和一次性雨衣之外,只有一支能量胶。

吃烧烤的等和领物的走,把我的观光兴致消磨得荡然无存。

这次因为抵达比赛地时间早,原本打算游览几个景点。

其中最想去的是齐文化博物馆,毕竟淄博可是当年管仲辅佐齐桓公崛起为春秋首霸的地方。

后来因为那里离市区实在太远而放弃(另外,从游客拍的照片看,里面似乎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物)。

候选景点还有号称“最美书店”的海岱楼钟书阁、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淄博的博物馆据说都免费)等等。

但此时脚已经有点酸、人也累了。明天还有全马要跑,下回再说吧。

路也懒得走了。于是抄近路走到最近的马路,扫码开锁一辆“小蓝车”。

收费标准是起步价2元10分钟(青桔要2.3元),此后每5分钟5元。

建议在APP上买多次卡(至少5次),从此出行全靠它——助力车比公交车快,比打的便宜。

路不熟不用怕:打开手机上的地图语音导航,放进裤兜里边听边骑就行。

骑到山东理工大学北面的水晶街,胡乱逛了下,5点就吃晚饭(披萨),随后骑车去酒店。

快到时发现,起终点就在酒店所在的新村路上。酒店到拱门直线距离只有两三百米,太方便了!

这家酒店式民宿房间很大,设施齐全且非常干净,很满意。

因为离起点近,第二天6点40才出门,漫步走向集结区。既不必存包,连厕所都不用上(半马的B集结区后面就是我的酒店)。

7点半发枪时,气温十七八度,完全没有一丝凉意——对跑马拉松来说,天气偏热了。

万幸的是,碰上可遇不可求的阴到小雨天气,太阳全程没露过脸。这是今天的第一大惊喜。

昨天研究过路线图,将其特点总结成八个字:南上北下,环绕湖河。

主要赛段为:南京路北上,向西到齐盛湖(海岱楼所在地)兜一圈,后沿北京路南下,环绕西南角的孝妇河湿地公园一圈,最后向东回起终点。

第二大惊喜是,赛道非常平坦,仅有的坡道是两个公园里的几座小桥。

不过,虽然天气和赛道给力,才跑出两三公里,笔者就知道:今天保4没戏了!

因为一开始就只能跑5:3x的配速,刚够跑进4:00,而后半程肯定要掉速。

果不其然。前25公里,笔者一直跑在两只4:00兔子率领的集团前面(他们带得相当靠谱、稳健,每公里都通报配速)。

但自从在25公里补给点被他们超过之后,就明显掉速,和保4目标渐行渐远。

35公里不到,心里暗暗叫苦:左大腿后侧肌肉要抽筋!只好走路。

走了一阵试着重跑,发现连右大腿也有要抽的感觉,只得继续走,顺便拍点照片。

一直走到37公里,才可以慢慢恢复跑步。

此后除了进站补给,就再也没走过。

最终以4:24:03完赛,创下自年厦马跑崩以来的最差成绩。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来自肯尼亚的冠亚军也只跑了2:23和2:26(查了下,他们的PB分别为2:11和2:12;季军是我认识的李伟)。

成绩证书还没出来。目前能查到的,是数字心动APP上的分段累计用时。

这堆数字让人看了一头雾水。

不过咱自有办法:将它们输入自己制作的马拉松分析表,各分段的表现便一目了然:

前25公里大致稳定,配速都在5:40左右。25至30公里掉到6:15,30至35公里掉到6:48,走路的第八个5K分段更是掉到将近9分!

最后2.2公里,才回升到6:23。后半比前半慢将近26分钟,全程均速6:15。

看来以赛前两天7公里、每月百公里的跑量,最多只能跑进4:30,不足以保4。

那为什么一二月跑量都不到百公里,春季的比赛却都能跑进4小时呢?

重新翻阅当时的记录,原来2月10日伤愈恢复跑步后,锡马前一个月,跑量达到公里出头;虽然也是隔天跑,但每次10公里左右,最长15公里。

看来随着盛夏的结束,有必要调整为:隔天跑10来公里,争取在后续比赛中重进4:00大关。

完赛补给就这四样,连个拎袋都没有。不少跑友垂涎幻想的终点区烧烤流水席,根本不存在。

笔者回酒店洗澡更衣,收拾行囊,然后下楼坐接驳车(离终点不远,这值得点赞)到博物馆。

下车后骑车到附近的新世界商业步行街吃午饭(米线+披萨),最后又骑行到火车站,乘高铁回家。

这趟高铁居然晚点半小时,到家已是夜晚十点多。

最后结论:

淄博马拉松值得一跑。理由如下:

一、赛道平坦;

二、风景漂亮(湖、河公园);

三、观众热情;

四、今年碰上难得好天气。

但也有可以改进之处:

一、领物交通不便;

二、赛道图没标公里数,也没有海拔图;

三、完赛补给可以再丰富些。

至于淄博烧烤么,我的建议是:

一、期望值不要太高;

二、网红店如果人太多,赶紧绕开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ly/10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