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衡水老桥,你应该知道
安济桥被衡水人称为老桥,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有着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近日,记者来到老桥附近,却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在桥上和桥头随意摆摊经营、往河边及河道里乱扔垃圾、车辆无序停放影响交通……
卖蔬菜的、卖水果的、卖小吃的……当天上午9时,老桥西侧的河边小路上摆满了各种摊位,过往的路人随意停车买东西,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在老桥上,也有部分商贩在两侧摆摊,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这些商贩在这里摆摊有很长时间了,他们大多一待就是一整天。”在此路过的市民王女士抱怨,虽然这里大多走非机动车,但也十分拥堵,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根本走不动。
在河边小路两侧摊位的后面,记者发现了不少垃圾。“你看,这些都是商贩们随手乱扔的,他们把蒜苗、废泡沫箱、烂菜叶等直接扔在树下、河边,有的干脆扔进河道里,严重影响了附近的环境。”市民郑大妈指着滏阳河沿岸的垃圾气愤地说道。记者在现场看到,附近竖着多块警示牌,有的写着“滏阳河沿线禁止摆摊设点”,有的写着“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安济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禁止在桥上、桥头乱摆摊位、乱倒垃圾、堆放杂物、张贴小广告等一些不文明行为。”然而,在一些小商贩和附近部分居民眼中,这些警示牌俨然成为了摆设。
脏乱差,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形象。要想“治愈”,需要全民动员,提高文明意识,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执法管理力度。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才能使各条道路长久畅通、整洁,我们的城市才能变得更加美丽、文明。
关于衡水老桥,你应该知道的......
衡水安济桥又名衡水石桥或衡水老桥,衡水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胜利东路,东西横跨滏阳河上。东西走向,于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公元年)建成,乾隆赐名“安济”,取保水安济苍生之义。此桥是一座七孔联拱石桥,桥身全长米,两侧各有望柱58根,每根柱顶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望柱之间有石头拦板。桥东西两头,南北两侧各有一只较大石狮。由河水、石桥、狮子、明月等元素构成的“衡桥夜月”美景,曾是古衡水八景之一,可以和闻名全国的“卢沟晓月”相媲美。
衡水桃城区文管所所长白如廷介绍,该桥是滏阳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石桥,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衡水县志》载:当时此地是河北省至北京,山东至山西的水、陆交通要道。早在明天顺元年(年),衡水知县杨俨奏请上级批准,由深、冀二州和武邑、枣强二县助资,建立了一座木桥。后来,在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间,由于多次发大水,木桥屡修屡毁,明嘉靖三十二年,由衡水县徐廷等人募资,用了三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座石桥,明隆庆三年又被大水冲毁了;后来,由贾从仁等人募资,又把石桥修好了。这样衡水桥建了毁,毁了建,前前后后,经过了二百来年。至清顺治五年(公元年)由于滹沱河河床南徙,其支流和滏阳河汇成一条河,于是河水猛涨,桥几乎被冲毁。直到清乾隆年间,当时的直隶总督方观承看到旧石桥残损严重,于是奏请朝廷批准,拨出银子四万七千六百多两,购置石料,准备建一座坚固的石桥。派清河道周元理、通永道玉神保董理,衡水知县陶淑亲自指挥,于清乾隆三十年五月(公元年)正式动工,到第二年十月竣工。
此后的多年安济桥平安无事,直到年,沿河南犯的日军炸毁了石桥的中孔,年衡水县政府组织劳力,进行了安济桥下清淤施工并培修堤埝。年改用木桥衔接。因年久失修,重型车辆行驶,已有危险。
年3月,建立衡水市后,把此孔木桥拆除,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同时,对桥栏杆和栏板进行了修饰。
安济桥自建成到现在,已经有近多年的历史,桥东的一孔因河床西移已被土填死,两边的大石狮子已被土掩埋大半。衡水安济桥久经风雨浸蚀,行人磨损,望柱上的石狮及石栏板上的图案,有的已模糊不清,狮子残缺不全。
年7月15日,安济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年5月,国务院审核并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河北衡水安济桥名列其中。
衡水大石桥是人们今天对安济桥的一种通俗的叫法。由安济桥,或许能发现衡水城中心的秘密———没有这座桥,我们追寻衡水这座城的根脉,很可能会失去方向感……
安济桥往事
河两岸,是故乡,安济桥附近的河两岸,每年河运开始后,上游的煤砟、缸瓦、瓷器、石料、山货,下游的食品、杂货、五金、煤油、卷烟、百货、布匹、木材、芦苇……纷纷运抵码头,大批的粮食、油料、烧酒、蔬菜等地方产品,又由河路运往天津等城市。从南华河岸、箆子市河岸到集贤街河岸,货物堆集如山,大小木船密布安济桥南北,船桅干如林,商贾、小贩、脚夫、搬运工们人来人往;大小车辆熙熙攘攘;桥头上的大小饭馆、小吃摊叫卖声不绝于耳......。箆子市街、木厂街、集贤街、隆庆街、通商街、观澜街、问津街上人满为患,摩肩接踵。入夜,船上、河岸、桥上灯火通明,各类生意仍在继续。
年,石德铁路竣工,次年2月通车运营。此后一段时间,滏阳河成了死河,年后它才重又焕发生机。我们或听到或读到亲历者的回忆:从衡水码头起运去天津的有食用油、芝麻、小麦、粉条、红枣,以及转口外销的核桃、元枣、柿饼、桃仁、羊毛、花椒、蜂蜜等山货;上游运来的有峰峰的烟煤、缸瓦瓷器、白灰、石料、各种山货干果,特别到秋季,柿子上市,在石桥南北河滩堆积如山,搬运工人和商贩呢,络绎不绝,整个码头宛如一个新兴市场。冬季,“南起南华街,北至集贤街北头的整个东河坡上,上岸待修和各种船只比比皆是,大至百吨对槽,小至几吨鱼船,每年都在二三百户之多。
老衡水人还记得,当年的安济桥,中间走大车,两侧是各色各样的小吃摊点,据说有五六十家之多,什么烧饼、果子、煎饼、老豆腐、豆腐脑、杂面、馄饨、馒头、大饼、兔肉、卤煮肉呀,什么二嫫的杂面、槐林的包子、魏大王八的扁食、李三振的羊头羊肚、香利的白茬卤煮鸡呀……各种美食。
年,衡水县设衡水城关区,下设4门:东门口、西门口、南门口、北门口;8街:东隆庆、北仁街、南华街、东明街、阜丰街、集贤街、亲仁街、问津街……
衡水城明属深州,清属冀州,年建衡水市,年成为河北省衡水专区城关区;年设衡水专署,年城区成为了衡水镇;年,以衡水县衡水镇的行政区划为基础建立衡水市。
年到年,登记在册的船只在只以上,年的一项统计说,衡水港拥有木船只,从业人员达人。然而年之后,曾经养育衡水城的滏阳河渐渐干涸了。
年后,衔接安济石桥的木桥拆除,改为钢筋水泥结构,桥下已无船只往还,衡水的城市中心又移向了河西……
年撤县并入县级衡水市,市政府建在人民西路的路南,从此“衡水县”名称不再使用(衡水县名称运用了年之久)。
年衡水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市改为桃城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区市区向西扩进,主要街道向西延伸:和平、新华、人民、胜利、永兴等东西街道;榕花、红旗、中心、中华、育才、前进等南北街道。新集贸商场、大型超市:红旗、百货、吉美、保龙仓、万德福、商贸城相继建立。原来河东的街道、胜利商场、百货商场、恒利商场、大地商场、衡水影剧院、文化宫影院、灯光体育场、图书馆、阅览室、早晚门市部、滏阳楼中国银行、医院等皆相继退化、转移、消失……河东的老百姓无不感叹和惋惜……
安济桥的传说
安济桥刚修好时,曾有县官邀请他的母亲到桥上参观剪彩,他的母亲是一位有见识的老人,她查看了桥的走势与高低,当面对他儿子说:“儿子,你可要挨骂了,你把桥造低了,要给衡水人留后患了,将来衡水出不了相(宰相)了,要出匠(泥瓦匠)了。”此话是真是假,无从考证,反正63年发大水,桥面上过了水,是不应该的。常说“水大漫不过桥去”就是这个道理,造桥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最大过水高度,也就是流量,看来此桥起码有这个缺陷。县官母亲的话是否应验,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解放前后,北京前门南边的西小市、东小市崇文门一带,衡水的工匠特别多,有木匠、瓦匠、纸匠、花匠、铜匠、鞋帽匠等等,很多小作坊都是衡水人开的,这虽不能说明与安济桥的高低有什么关系,但是这种现象与传说却很相吻合…
来源:衡水晚报、腾讯大燕网衡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w/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