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父母眼中乖孩子,为何成
在很多人眼中,“学习好”和“人品好”是可以直接划等号的,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好孩子,至于品性、三观……那都是什么?能在试卷上打一百分吗?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种简单粗暴的判断方式并不可取,学习好的孩子却未必有个好人品,甚至可能惯于行恶。
今年高考结束后,著名的高考工厂,衡水某高中发生了一起恶性伤害事件。
刚刚高考完的学生袁某与同学叶某发生纠纷,持刀捅伤后者,叶某抢救无效死亡,袁某被冀州公安局控制,对案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刚刚高考完,当其他同龄人在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光,在其他同龄人在憧憬数月之后的大学生活,叶某的生命却戛然而止,袁某则面临着难逃的牢狱之灾。
这是何等令人痛心的悲剧。
无独有偶,去年山东某高中也发生过同类案件,赵某持刀捅伤同班同学致其死亡。
而与大家的想象不同,赵某不是什么每天混日子的后进生,而一直是大家心里的“老实人”、“好学生”。
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父母眼中乖孩子,为何成了捅死同学的凶手?
听话,懂事,不惹事不犯错,品学兼优,性格温和……这样的标签之下,是赵某近乎扭曲的性格,人生。
赵某有一双严格的父母,严格到苛刻,从小就被要求“不弱于人”。
四岁学钢琴,六岁数学班,八岁拼奥数,不学?反抗?马上就是一顿打!
在学校里,数学超好、会弹钢琴的赵某受到了两极对待,羡慕的人很佩服他,嫉妒的人很厌恶他,不停地找茬、和他发生冲撞。
在家里习惯了忍让退让的赵某,却没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应有的公道,受到的欺凌越发变本加厉。
最终,他选择了一种最极端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捍卫自己的“尊严”。
赵某手里的刀,正是父母的压力与管教铸成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很多家长都喜欢“棍棒教育”,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孩子戾气更甚,孩子要么变得叛逆,要么变得像赵某表面顺从、内心疯狂。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扭曲,那么,教会孩子自我调节便是重中之重。
人活一世,一帆风顺可望而不可及,在恶劣情绪产生时及时梳理、排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祝愿孩子们都能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ngshuizx.com/hssxc/9774.html